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传承 / 中国字

汉字的特点

分类:中国字     日期:2024-05-24 11:07:43     浏览:1251

     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其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两个阶段的分别是小篆到隶书的转变.下面简要介绍以下不同形体汉字的特点:

     1. 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应用在商代后期.相形程度较高,字行的方向相当不固定。
     2. 金文: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程度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3. 大篆:这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的小篆。
     4.小篆:这是春秋战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体有所简化,相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5.隶书:隶书产生与战国晚期,西周时发展成熟,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较长的横化略呈微波起伏之势,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脚。

     6.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捺和硬钩,波势减少,笔画也趋于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7.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是难于辨认。
     8.行书: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演变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比草书容易辨认,也容易书写。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