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传承 / 中国器

青铜器上的纹饰:图案背后蕴含的寓意

分类:中国器     日期:2023-01-31 11:12:09     浏览:903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青铜器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人类从石器时代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在人类进化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奇迹。

     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浓厚的神秘氛围。

图腾类别与寓意
     青铜器的纹饰题材丰富,多有几何纹、动物纹、花草纹等等,到商代中期和西周中晚期,这段时间的动物纹通过人们对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认识和主观的加工,产生的一种以幻想为主的动物纹饰,其中饕餮纹、龙纹、凤纹等占着主要的地位。
     这些纹饰也间接体现了古人对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一般饕餮纹代表着鬼神,夔龙纹代表着祖先,凤鸟也是古代使用比较多的祥瑞纹饰。


动物纹的类别

     动物纹主要是以动物为原形而进行的动物图案装饰。动物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写实动物型,以尊体现最多,像象尊、羊尊(四羊方尊)、牛尊等等。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真实、生动;而另一类为想象动物型,多有鸟首兽尊、鸟兽纹四足光觥[gōng]等等,这类动物多是人们把一些动物典型的特征加以组合创造出来的,多恐怖、怪诞、神秘为主。

壹 兽面纹(饕餮纹)
兽面纹古称饕餮纹:
(1)传说中的一种贪吃的恶兽。古代钟鼎彝[yí]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2)比喻贪婪凶恶的人。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后亦专指贪于饮食。

     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组合或幻想中神兽头部的正视图案,后命名为兽面纹。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自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沿用这一名称。
兽面纹的特点

     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耳,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其最突出特点是它的双眼:“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这是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对青铜饕餮的断语。

兽面纹主要的装饰对象
     几乎所有的青铜器都以兽面纹为主。鼎,最为突出,青铜鼎除了作为实用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作礼器使用。兽面纹大都以夸张的兽面、简洁的线条来修饰器物,相信这同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经济与宗教的主要依据。

贰 夔纹、龙纹

     夔纹: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成为几何图形化作的装饰。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

     龙纹:图案取自传说中龙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屈曲形态,几条龙相互盘绕,头在中间分出双身。
龙纹、夔纹的特点

     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龙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纹饰也各有不同,按图案结构分,有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盛行于春秋战国)、双体龙纹、两尾龙纹等。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夔纹龙纹装饰地位
主要在饕餮纹两旁,或有时作为主要纹样。

     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它的形象不是在青铜器上才出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龙的萌芽。在青铜时代,龙的真正形象出现了。早期的龙纹为:夔龙纹,它是多种动物形象的综合体,是一种经古代人民创造性想象而产生的神秘动物形象,它最初的原形主要是以蛇为主,因为在中国古代有龙蛇互化之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等说法。而蛇却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的图腾动物,因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不少是龙首蛇身或人面蛇身的形象,如:女娲、伏羲、黄帝等等都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都为人面蛇身或龙首蛇身的动物,都广受人尊敬和爱戴。龙之所以受到中华民族的尊奉,也就在于它是以蛇为主要原形的神异动物,还融合了马、牛、鹿、虎、象、驼、兔、鱼、鹰等多种动物的形象,形成对龙的一种强烈的图腾崇拜。

     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而商朝祖先冥被后代尊为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出现的更多了。这说明夔纹、龙纹代表着商朝时期的祖先,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祖先崇拜在这个时代已经定型。但是又因为夔纹、龙纹的地位远不及饕餮,因此祖先崇拜远不及鬼神崇拜。

叁 凤鸟纹

     凤鸟:凤凰始见於《诗经》,原为“凤皇”,汉代毛亨解释为“雄为凤,雌为皇”,凤和龙同为古代的祥瑞动物。“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倾》是宋国颂扬其先代的诗,记载了商人的古代传说,玄鸟即燕子,可视为商的图腾。高注说:“天命燕降卵于有?氏,女吞之生契”,在古代,凤鸟就是鸟图腾的代表,商朝的图腾崇拜。

商青铜器上凤鸟纹
     凤最初的形象是玄鸟(玄鸟是中国上古东夷族的图腾),和龙一样,它也是上古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也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神鸟。它的羽毛是吸收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它尖锐的爪子是取自凶猛的鹰。
凤鸟纹特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商代鸟纹多短尾,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鸟大多比较小,且很少处于主要地位,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

凤鸟纹位置
     多饰鼎、簋[guǐ]、尊、卣、爵、觯[zhì]、觥、彝、壶等器物的颈、口、腹、足等部位。凤鸟纹按照构图形象分为:长喙鸟纹,体躯是鸟,头部有一较长的喙[huì];盛行商代中晚期,不管是从商代的文化经济,还是祭祀来看凤鸟纹远不及龙纹、夔纹,因此在当时祖先崇拜远大于图腾崇拜。并且凤鸟纹为其图腾纹样。

肆 回纹(云雷纹)

     回纹是变形线条纹的一种,大都用作地纹,起陪衬主纹的作用。用柔和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是雷纹,盛行于商中晚期。

     勾连雷纹:由近似T形互相勾连的线条组成。回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回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回纹仍是主要纹饰。商周时代回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回纹也消失了。

伍 涡纹(火纹)
     商青铜鼎上的火纹涡纹又称火纹。顾名思义,近似水涡,故为涡纹。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起状。有人认为,涡纹的形状似太阳之像,是天火,又故称火纹,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于商周时代。


陆 乳钉纹

     乳钉纹: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另有一种图案,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称为斜方格乳钉纹。



柒 蚕纹

     蚕纹:又有叫之蛇纹。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两眼突出,体有鳞节,体屈曲状,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足部,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捌 蝉纹

     蝉纹:图案大多数在三角形中作蝉体,无前后足,四周填以回纹,也有作长形,并有前后足的,中间再填以回纹。蝉纹有两种:一种以横向带状排列或以纵向连续排列,一般带蝉足,用主题纹饰;另一种多于三角形几何纹图案中出现蝉体,一般不带蝉足,大目,体近似长三角形,腹部有节状的条线,常以回纹衬地。此种多作为主纹的配饰。蝉纹盛行于商晚周初时期。


玖 虎纹(食人纹)

     虎口大张,并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高高在上和凶猛,一般为虎侧视爬或跑形状,虎大张口,背微凹,尾下垂而后上卷,多饰于鼎、尊等器物上和钺、戈等兵器上。虎纹流行时间长,一直延续到汉代,不过商朝时这种虎纹很少见,在司母戊大鼎的双耳上有其纹样。


拾 牛纹

     多于器物的颈,腰上作牛的全形。牛体圆肥、大首,头上有一角或两角,前足多作跪卧状,但全形的牛纹很少见。一般为牛头纹较多见,有的以牛形作成器物的,如犀牛尊,还有以牛头浮雕器物的盖或提梁的两端,如北京琉璃河出土的牛头鬲。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