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传承 / 中国礼

中国古代有哪些喝酒的讲究?

分类:中国礼     日期:2023-12-01 17:24:12     浏览:206
1.时间
     饮酒的时间在西周开始就有严格的规定——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违时而饮则是违礼。若是酒瘾犯了,想趁机提前偷点小酒解馋,可能就直接被抓住然后赶出会场啦。
     (古代正式筵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设立专门监督饮酒仪节的酒官。这酒官职位颇多,有酒监、酒吏、酒令、明府……他们的职责,一般是纠察酒筵秩序,将那些违反礼仪者撵出宴会场合。)

2.顺序
     入席时,主人入门后坐右边,客人坐左边,主人就东阶,客人就西阶。《礼记·乡饮酒义》中提到过,坐北方享的是天地之气,面向的是南方的德气,简言之即为人们常说的“坐北朝南”。
     鸿门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酒宴之一,司马迁着意描述了这场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酒宴中,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侍。通常主人邀请宾客以宾客为尊让宾客坐北边,但亚父(范增)最为年长,按照尊卑顺序坐北位实属合理,项王、项伯坐西北以辅主人,张良、樊哙坐于东南,作为辅宾。
     除了朝向以外,古人在席位设置上还有首尾上下之别。

     国产良心剧《琅琊榜》中梅长苏拜访侯爷府,侯爷坐上方,是尊;长苏居下,为卑。酒宴中,尊位即是上位,拜访侯爷府自然是以侯爷为尊,侯爷坐上位。长苏坐与侯爷左侧,乃是源于我国自东汉到两宋逐渐形成的“左尊右卑”的制度,宾客往往坐在主人的左侧,主人空着自己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为“虚左”。古时没有椅子的时候,席地而坐便是常态,坐姿也要求两膝着席,屁股坐在两脚的后跟上,禁止两腿八字分开。


3.敬酒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

     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礼记·玉藻》提及三爵之礼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以,这美酒虽好,但不是你想喝多少就能喝多少的啊。

     大唐盛世,名酒辈出,喝酒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到了宋代,则开始强调节饮和礼饮。清代时,文人们著书将礼饮的规矩一条条陈述出来,约束自己,也劝诫世人。

     清人张晋寿《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各适其意,勿强所难。”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就赶紧跑”的意思吧。


4.劝酒

     劝酒使用甜言蜜语,喝酒就当豪言壮语。喝酒加划拳,酒桌上坑爹的不止是假酒,还多了个好友。不过别以为古人就没有这样的烦恼,除了需遵守“三杯即止”的规定外,有时你还得有让你喝你就必须喝的困扰。而具有这样霸道权利的正是前文所说的酒官。

     酒官是酒宴上神一般的存在,因为赴宴者在酒筵上要服从酒官意志,有时你偷喝了点酒官把你赶出宴席,有时他们的职责又是强劝人饮酒,专门找醉了不喝或者喝很多都不怎么醉的人,将酒令作为军令,你不听还真不行,如此一来甚至闹出人命。赴宴者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如若不服也视为违礼。

     哪怕是古人,关于喝酒这事儿,也都不是随心所欲。有些酒喝得难受,而有些酒,喝得心甘情愿。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