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传承 / 中国酒

中医与饮酒

分类:中国酒     日期:2022-07-29 17:23:48     浏览:1277

     酒与医素有不解之缘,古人创造“医”字,最早为“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该字曰:“醫,治病工也。从醫从酉。醫,恶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故从酉。王育:一曰醫,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醫酒。古者巫彭初作醫。”可见,上古的巫医们在治病时已经知道借助酒力,使药物取得成效,并从中产生了“医源于酒”的认识。

     酒有多种,然其功效大都为“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又因酒多为谷物酿造,味甘能补,故还可补益肠胃。

     此外,《博物志》记载:“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可见酒还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

     由此可见,酒之所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酒具有养生保健作用。

     但《养生要集》提醒到“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说明只有饮酒方式得当,才会有益于养生。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讲究饮酒方式也是其特点之一:
     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又说“饮冷酒成手战”,说明酒在不冷不热时喝才是适宜的。

     《吕氏春秋・尽数篇》说:“凡养生,莫若知本……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清代朱彝尊撰写的《食宪鸿秘》提出,“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尤不可伤。且粗速无品”。这是讲饮酒应慢,不可速饮豪饮。

     自古以来中医强调“暴酒勿饮(指仓促酿成的酒),饮必伤人。”清代医家顾仲在《养心录》中就有论述:酒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这是讲喝酒要喝老酒。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